将推DAO的MetaMask,能否成为Web3.0时代的“谷歌”?

  2015年4月,一个名为Vapor的区块链项目正在寻求融资,创始团队在向投资机构 Y Combinator介绍自家项目时,将其定义为“浏览器与区块链 ”的结合体。

  那一年,距以太坊白皮书发布不到两年,比特币价格年内一度跌至114美元。显然,以当时区块链发展状况来看,Vapor是个无关紧要且前景黯淡的项目,Y Combinator不出意外地拒绝投资这个项目,给出的理由是:不确定产品是否能够实现很大规模的用户体量。

  融资失败后,Vapor团队在经历了一场分裂后,正式改名为MetaMask,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创始人之一Kumavis独自支撑该项目,直到项目被区块链投资公司ConsenSys收购,MetaMask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

  而如今时移世易,MetaMask用七年时间将月活用户增至3000万,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区块链应用之一,不少业内人士甚至将其看作Web3.0时代的“谷歌”。

  毫无疑问,MetaMask已度过了被投资机构质疑“用户体量”的阶段,作为区块链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基础设施之一,未来它所要做的将是一切较为前卫、激进的事情:其母公司ConsenSys首席执行官Joe Lubin近日表示,MetaMask很快将推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,新的DAO并不会参与管理MetaMask,但将为MetaMask的更新提供资金。

  初步走通的商业模式

  与创始团队最初“浏览器+区块链 ”的设想相比,如今的MetaMask已经成为了一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,其商业模式也开始展现出强大的潜力。

  对用户来说,MetaMask首先是一个可以管理区块链加密资产的“电子银行账户”,用户可以用它进行线上线下消费、转账、抵押贷款等操作;其次它是Web3.0概念下用于通行去中心化网络的“护照”,用户通过它能够连接至区块链领域大部分平台;另外,它还承担着“区块链浏览器”、加密货币交易所等功能,用户可以在MetaMask上购买或出售加密资产。

  虽然集多种功能于一身,但MetaMask在商业模式上较为单一,盈利主要来自于其Swap功能(去中心化交易),即用户通过平台进行加密货币交易后,MetaMask收取0.875%的交易费,以MetaMask目前3000万月活的体量,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。

  据Delphi Digital报告数据,MetaMask的Swap功能收入在2021年达到2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像Sushi这样的DeFi热门产品同期仅赚了7000万美元。

  要知道,Metamask没有发行过代币,因此其利润将全部归于母公司,而已经发行过代币的UniSwap、SushiSwap等去中心化交易所,所产生的收益则属于所有持币人所有。这就好比一家公司尚未进行IPO,就已在营收上已经碾压了上市的同行,两者在赚钱能力上显然是云泥之别。

  DAO与监管风险

  Metamask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代币,一方面将极大的提升其资产规模、营收能力和用户粘性,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垄断。另一方面,作为一家拥有庞大用户、巨额利润的美国公司,等待它必然会受到严格的监管审查。

  去年年底,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以发行未注册证券为由提起诉讼的瑞波(xrp)公司,以及今年年初Meta旗下被打包出售的Libra均是前车之鉴。

  因此,如果MetaMask如果想要避免证券化代币的监管风险,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模式发行代币是最优选择,这将使MetaMask的归属从实体公司转变为DAO,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美国现有监管体系下的合规风险。

  显然,MetaMask推出DAO的意义,主要在于规避监管,而非处于对区块链去中心化理想的追随,因此其首席执行官Joe Lubin才会说出“该DAO并不能参与管理MetaMask,而只是为其发展提供资金”这样的话。

  似曾相识的规模扩张

  MetaMask在加密世界越来越大的影响力,已经吸引到了传统资本的注意,伴随其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,还有母公司不断突破前高的融资金额。

  2021年一整年,MetaMask的月活跃用户实现了从100万到2100万的指数级跨越,至2022年三月,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3000万。与此同时,其母公司ConsenSys的融资规模同样是芝麻开花节节高,从2021年年初的6500万美元增长至11月的2亿美元,转过年来又获得包括淡马锡、软银、微软等传统互联网资本在内的4.5亿美元融资。

  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?

  过去传统互联网公司在快速扩张阶段,最常见的便是“融资—烧钱—扩张”模式,到了Web3.0阶段,这种模式仍旧被资本所偏爱,以国内为例,前几年有创业“To BAT”,近几年有资本扎堆社区团购,本质上都是在拼谁身后的资本更雄厚,而非谁的产品更好。

  在这种形势下,领先企业往往会出于抢占市场的心理,而陷入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所说的“创新者窘境”,进而导致在新技术、新产品上态度保守、投入谨慎,最后在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中走向衰退。

  比如互联网方兴未艾时,雅虎也曾经一骑绝尘,但走的更远的却是后来者谷歌,如今技术迭代速度与20年前更不可同日而语,占据先发优势的企业面对的将是更严峻的市场竞争。

  因此,但在Web3.0这个宏大概念下,任何先发产品都很难说已是最优解,尤其是MetaMas在用户、资本、产品生态这几个方面的优势都是摆在明面上的,并非不可替代,其他竞品并非没有后发先至的可能。

  MetaMask凭借目前初步走通的商业模式,以及遥遥领先的月活用户和融资规模,毫无疑问最有可能成为Web3.0时代的谷歌,但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,MetaMask或许也只是一个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的初代产品,只要人类追求技术变革的脚步永不停歇,未来的世界便不只有一个答案。